簡政放權今年還會加速跑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簡政放權改革步伐強勁,表現在行政審批制度一再“瘦身”,市場逐漸松綁,企業活力增加,社會創業熱情煥發。專家指出,今年行政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入,要啃更硬的骨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表示,簡政放權不能停步,放管結合要落到實處,營造寬松、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千萬人的創意與市場需求結合,把“草根原創”迸發出的新元素、新模式匯聚成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21次排兵布陣
簡政放權,就是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兩者之間的關系,把政府該放的權力放掉,把該管的事情管好。通過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達到激發市場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調整期,其中政府過多干預市場阻礙經濟發展的問題凸顯。本屆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李克強總理在去年全年主持召開40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有21次部署了“簡政放權”。
通過21次排兵布陣,簡政放權改革逐步進入深水區,行政審批制度從“瘦身”走向“動筋骨”。2014年1月8日,國務院決定,在2013年分3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生產經營領域,再取消和下放省際普通貨物水路運輸許可等70項審批事項;8月19日,再取消和下放87項“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12月12日,再取消和下放108項主要涉及投資、經營、就業等審批事項,將2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取消68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取消10項評比達標表彰項目。
盤點去年簡政放權舉措,包括再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在全國推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業準入門檻;減少、整合財政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改革前的220個減少到150個左右;大力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并取消資質資格許可事項和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等。
市場活力增強
一系列簡政放權舉措實施后成效顯著。“從國務院來說,簡政放權改革力度很大,對國務院各部門、地方尤其是省一級,還是產生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也確實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受到了普遍歡迎,比如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眾口稱贊。從地方的情況看,改革的進展情況是不平衡的,但是,改革的姿態都挺高。”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王滿傳在調研后評估說。
事實證明,簡政放權使市場活力增強,新企業出現“井噴式增長”。去年前10個月,全國新登記注冊企業達292.08萬戶,同比增長52.58%。以廣東東莞為例,據該市工商局有關負責人稱,商改推開以來,企業的增速超過個體戶,比重從改革前的27.4%增長到32.3%。社會創業活力有效激發,按全市630萬勞動人口計算,人均創業率11.6%,每百個社會勞動力人口就有12個從事創業。
專家指出,簡政放權推動了政府部門宏觀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同時為市場松了綁,為企業添了力,表現在全國新注冊企業快速增長,民間投資比重直線上升。簡政放權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
今年要啃硬骨頭
進入2015年,簡政放權將繼續深化。“2014年的簡政放權已到了傷筋動骨的程度,體現了壯士斷腕的決心。”中國行政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汪玉凱就表示,2015年行政體制改革面臨的困難更為艱巨,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要啃硬骨頭。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伊始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規范和改進行政審批的措施。會議對行政審批確定了5項改革措施:一是推行“一口受理”;二是實行“限時辦理”;三是嚴格“規范辦理”;四是堅持“透明辦理”;五是推進“網上辦理”。
原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彭森透露,按照中央2014—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來看,336條改革措施,2015年要完成55項。他指出,2015年簡政放權可以采取新的方式,比如過去清理放權的方法可以改為規范確權的方法。
對于今年行政審批改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執行局主任張曉強建議,現在對于大批量短期內取消或者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其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建設相對滯后,這方面今年要加強。同時,要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依法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包括財政資金的分配使用,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多方面,都要強化內部流程控制,建立常態化的監督機制。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