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創新動力沖擊科技革命頭等艙
未來想繼續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推動企業的擴張,來推動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困難,經濟發展必須尋求新的增長力量,它是什么?是創新,走“創新驅動”之路,依靠創新,依靠新的科技革命來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等,從廣義上說,能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變革都是創新。然而,創新是需要條件的,需要環境的,歸根到底需要制度激勵和保障。
中國能坐上新一輪科技革命頭等艙嗎?日前,在北大國發院與學習型中國合辦的論壇上,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發表演講說,與1970年代的日本相比,中國面臨的糟糕的外部環境與日本沒什么兩樣,但是日本經濟還保持了7%的高增長,原因何在呢?姚洋認為,那就是創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中,中國在某些領域可圈可點。中國不但能夠搭上新技術革命的列車,而且還可能坐上頭等艙。
世界確實正處在一輪科技革命的前夜,各國都搶趕這趟列車,能不能趕上這趟列車,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命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能不能趕上這趟列車,意義更是非同尋常。
這一輪科技革命最有力的驅動是創新,能不能創新,有多大的創新能力,能釋放多大的創新潛能,決定著一個國家能不能搭上這趟科技革命列車。
首先,過去的發展模式不靈了。過去,過分地依賴政府投資拉動經濟,把政府投資當成經濟發展的引擎,政府不斷放松銀根,擴大投資,這在經濟發展初期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可以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可以促進經濟高速發展,但是問題也很明顯,那就是政府主導的投資十分低效,投資占GDP的比例超過50%到60%本身意味著,國家投放了大量的貨幣,但帶動的GDP增長有限。投資低效表現在很大一部貨幣投到一些幾乎不產出或者效率極低的項目上,例如鋼鐵,水泥,建材,公路,鐵路等產能過剩的項目上。因此,未來想繼續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推動企業的擴張,來推動經濟的增長越來越困難,經濟發展必須尋求新的增長力量,它是什么?是創新,走“創新驅動”之路,依靠創新,依靠新的科技革命來實現產業升級轉型,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
創新包括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等等,從廣義上說,能夠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變革都是創新。然而,創新是需要條件的,需要環境的,歸根到底需要制度激勵和保障。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一觸即發,無創新,談何前進。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