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大通道有力支撐東北經濟振興
2016年以來,中俄琿春—馬哈林諾鐵路(簡稱琿馬鐵路)國際聯運開啟了“暴走模式”,這條線路正在成為中國連接俄、日、韓陸海聯運通道的關鍵節點。
基于“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加速了相關各國能源、資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也為各國之間奠定了經濟互補及政治互信方面的深刻基礎。
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資源豐富、文化繁榮、經濟實力雄厚,更是重要的多民族融合聚居區,具備與俄羅斯、韓、朝、內蒙古、日本等多邊經貿交流的重要區位優勢。在 “一帶一路”指引下,東北地區同樣形成了兼具東北特點的“絲綢之路”,而其中交流最重要且最高效的一環就是鐵路口岸。
據了解,全國共有10個鐵路口岸,而東北就占據其中6個,借由近年來東北地區鐵路基礎設施的提升和高速鐵路網建設完善,貨物運輸逐步由單一列車形成定時定發的貨運班列,貨運運能也通過客貨分離得到極大釋放,國際貨物班次及運量都有極大提升。據報道,大連港成功開行直達俄羅斯卡盧加州的集裝箱貨運班列,營口港已開通第三條中歐直達班列,港鐵聯運與通關口岸的深度合作進一步拓寬了東北亞地區的經貿大通道,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乃至國際貨物交流都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過數據得知, 在“一帶一路”建設帶動下,僅琿春鐵路口岸2015年進出口貨物114萬余噸,同比增長90%。作為東北最重要的鐵路口岸之一,琿春鐵路口岸位于吉林省東部,與俄羅斯濱海邊疆區接壤,是通過俄羅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扎魯比諾港口,連接中、俄、日、韓、朝等國家和地區陸海通道的節點,是中國參與東北亞多邊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窗口”和“橋梁”。多國貨運列車經由入關口岸形成國際及全國范圍內快貨運輸,所必需的就是鐵路大動脈的輸送,以目前東北路網情況來看,京沈與哈大線互聯,經由191條干支線充分承載貨運需求,沈丹線、與既有哈大高鐵、沈丹高鐵等橫縱高鐵線路,規劃形成了區域內1小時生活圈,與之相稱的是經由鐵路干線輻射形成了東北經濟走廊,同時與之配套的沈陽站、大連站、長春站、哈爾濱站等鐵路樞紐站形成了貨物運輸調配體系,再經由大連港、營口港等大型港口的港鐵聯運形成了貨運無縫對接系統,密織密布的鐵路線,無疑成為推動東北地區“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建設的重要支撐。
國際貿易的提升既得益于國家政策支持,也得益于鐵路建設發展。東北地區以其工業基礎、經濟及地理地位,經濟發展提速已駛入快速路,成為提速我國現代化發展步伐的重大戰略布局。近年來,東北地區鐵路建設快馬加鞭,在建的京沈高鐵和已建成的吉圖琿高鐵、丹大快速鐵路、哈齊、哈佳快速鐵路貫通東北地區,也為東北地區打造了與俄、韓、朝、日等國互通互聯的東北版“絲綢之路”。
東北鐵路建設使東北地區形成完善的大宗物流通道,影響帶動鐵路周邊經濟發展,輻射城市集群,極大的拓展了東北亞經貿通道,形成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經濟合作架構,為東北地區持續振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