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催生的“賣空氣”注定曇花一現
近日,淘寶出現了不少售賣麗江、大理、昆明等地新鮮優質純凈空氣的店鋪。新鮮空氣由密封的塑料袋包裝而成,“優質大理負氧離子空氣”10袋起發,65元全國包郵。包裝還體現了云南特色,一些包裝上注明:云味,大理空氣,來自海拔2000米,淘寶下單包郵。律師提醒:“新鮮空氣屬于三無產品,廣大網友需謹慎購買。”(12月23日澎湃新聞網)
詞人蘇軾在《前赤壁賦》中曾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清風明月是大自然的寶藏,是人類共有的財富?墒墙鼇,霧霾的頻繁出現卻催生了“賣空氣”的商品交易。有人說售賣空氣是“霧霾經濟”,可我認為,賣空氣不是商機是噱頭,注定曇花一現。
近來許多城市上演“十面霾伏”,一些利欲熏心的賣家把無形的空氣當商品“明碼標價”不過是投機取巧。我國的現行法規并沒有對空氣做出品類劃分,那在沒有取得相關資質、進行工商登記的前提下售賣空氣相當于無照經營,而傳說的“新鮮空氣”也無疑是三無產品。工商管理局也明確表示:“空氣像土地一樣,屬于非賣品”,這樣以來,商家“搭霧霾便車”賣空氣的行為必然會接受相關管理從而偃旗息鼓。
另一方面,商家也不要低估了網友的智商,認為買家“錢多人傻”而進行虛假宣傳,聲稱呼吸新鮮空氣可預防呼吸道疾病。就算目前有人購買“遠道而來”的新鮮空氣,多數也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圖個新鮮,往往一笑了之。筆者相信,也不會有人用外地空氣治病,更不會有人“吸異地空氣成癮”,成為買空氣的回頭客。
其實,早在2012年陳光標就拿“空氣罐頭”大造聲勢,一番熱炒與關注以后也不了了之。如今,商家故技重施,把無價的空氣當作牟利的工具,既沒有合法的商業保障,也沒有穩定的顧客群體,這樣的“交易”注定只會曇花一現,更不會成為霧霾經濟中的“朝陽產業”。
所以說,把空氣貼上商品的標簽是行不通的,與其把“賣空氣”當做商機,不如把它看作一種充滿黑色幽默的現代寓言,警醒著我們珍惜大自然所饋贈的清風明月。與其大費周章買賣遠處的空氣,不如真正思考一下如何改善我們身邊的空氣質量。讓“空氣罐頭”回歸《小狐貍賣空氣》的童話故事,用實際行動讓身邊的新鮮空氣“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