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秋播”要搶抓“好雨”時節
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可“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出臺……近日,武漢接續發布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零限制、住房租房八折優惠和最低收入限制等一系列新政,旨在進一步放寬在漢創業就業的門檻,吸引更多人才留漢、回漢發展。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千多年前,詩人杜甫旅居成都草堂,不忘為國家的發展、人才的困苦而長夜難眠。當下,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茅屋”不再為秋風所破,科技興國,人才強國已成共識。一個城市的產業的發展,歸根到底,離不開人才。
大力實施“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武漢市從“四大資智聚漢工程”,到發展“新民營經濟”,從探索“大學+城市”發展新模式,到華科、武大、中南財大等高校校友們4000多億元的投資和一大批項目,從40歲“零門檻”落戶,到“房八折”政策落地落實……一系列引才惜才重才的政策,反映的是這個城市對待人才的態度。
正所謂好雨知時節,秋天既是收獲的季節,也是秋播農忙時,改革開放的成果已是碩果累累,當下,要把吸納人才工作,當作搶抓秋播的有利時機。引才聚才,就像在沃土中埋下一顆種子,它雖不會馬上破土而出,但一定會在未來的5年、10年甚至是15年內,帶動整個城市的發展。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除了武漢外,成都、杭州等全國各大城市,都相繼出臺了吸納人才的各類政策。今后可以清晰地看到,城市新一輪經濟社會發展中,人才定將起到關鍵的作用。
投以桃李,報以瓊漿。長期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重才用才方可開創一番事業,其中典范更是不勝枚舉。中華民族愛才惜才的歷史更是源遠流長,秦昭王五跪得范睢而秦一統天下,劉備三顧茅廬而蜀三分平天下。新中國成立后,正是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等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們,不懈堅持和長期努力下,才墊實了國富民強之根基,挺起了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脊梁。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人才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是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更要依靠服務人才的軟實力。人才服務的優劣,不在于重金,而在于是或否善于做凝心聚力的服務工作和思想工作。
要拼“軟環境”,把服務保障作為優化人才發展工作的關鍵舉措,構建與國際接軌、符合人才需求的工作生活環境,通過打造一系列的組合拳,為城市發展帶來機會,為留漢就業創業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好的生活條件。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