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組織力 創造新業績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戰斗堡壘。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法院緊緊圍繞“抓黨建帶隊伍促審判”工作思路,加強新時代法院黨的基層組織的向心力、戰斗力、內驅力、影響力建設,黨組織的組織力持續得到提升,促進了法院工作的全面發展。
一、鑄魂補鈣,增強黨組織向心力
一是統攬全局凸顯核心作用。院黨組帶頭大興學習之風,修身正己,錘煉忠誠之魂。建立健全“一個中心兩條主線”黨建工作機制,形成以院黨組為中心,政治處抓黨建指導,黨總支抓全院黨建的工作格局。完善黨組議事規則,決策前集思廣益,求同存異;決策時開誠布公,直言不諱;決策后全力以赴,同抓落實。黨組一班人率先垂范,帶頭維護團結,帶頭創先爭優,帶頭清正廉潔,贏得了干警的信任和擁護。
二是選賢任能打造戰斗堡壘。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羊”。支部建在庭上,公推直選黨總支委員和黨支部書記,開展集中輪訓、充電提質,黨支部書記迅速成長為黨建工作的行家里手。大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評選“五好黨支部”,充分發揮優秀黨支部的表率帶頭作用,以組織建設凝聚創新智慧,催生更多的創意,推出更優的創舉,培育一批整體水平高、作用發揮好、發展態勢強的黨建“高地”,做到“一支部一品牌,一部門一特色”。上級法院年度考核20個單項,有15項位居第一。時堰法庭的“訴警對接”、三倉法庭的“法官村長”、民事一庭的“書記工作室”等支部品牌工作,都在全省、全國叫響。
三是干事創業激勵先鋒模范。引導黨員建功崗上,實現黨員干警的價值追求與法院事業的發展需求“同頻共振”。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基本單位,將黨性教育融入平常、抓在經常。以“建書香法院,做睿智法官”為要求,強化業務學習,連續4年有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刊用,1篇案例入選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性案例。在全院大力營造比學趕超、勇創一流的良好氛圍,開展“五比五爭”競賽活動,每年評選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崗、突出貢獻獎等。構建優秀黨員受尊敬、先進個人有地位、模范標兵被尊崇的政治關愛機制。進一步增強優秀黨員的存在感、尊榮感和成就感,涌現出全國黨建工作先進個人、“全省十佳法官”等一批先進典型,成為引領全院黨員干警奮發進取的標桿和榜樣。
二、精準服務,彰顯黨組織戰斗力
一是緊扣發展要務,服務中心工作。找準服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先后出臺《深入推進“招商引資突破年”的意見》《服務“五個新實踐”十項機制》等文件,市委主要領導批轉各部門學習。深入開展“進萬企、解難題、促發展”活動,關注全市經濟社會事業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高效作出司法應對。策應“產業項目推進年”活動,積極推進“執轉破”工作,依法處置大批僵尸企業,連續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綜合先進集體。
二是緊扣穩定大局,服務社會治理。依法發揮職能,開展掃黑除惡活動,切實把東臺打造成為全省最安全地區。通過審判工作月報和司法建議等載體,及時向黨委政府通報情況,提供決策依據。健全與公安、檢察、司法、綜治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機制,強化訴調對接、庭所共建工作,實現調解方式訴前、庭前、庭審及判后的全程聯動,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的互推互動,與社區網格化建設同步推進,形成保障社會穩定的強大合力。
三是緊扣鄉村振興,服務三農工作。建設文明鄉村。選擇贍養、土地承包等傳統頻發案件到村莊、田頭開庭,邀請村組干部、親友和基層民調人員參加,以案釋法,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努力形成鄉風文明、鄉民和睦的良好風尚。建設生態鄉村。打擊破壞生態環境以及非法捕獵等犯罪行為,妥善處理因污染企業關閉、搬遷改造、排污費用征收等引發的案件,推動污染防治工作,保障“生態立市”。建設美麗鄉村。組織開展“百名黨員法官進鎮村”活動,用雙腳丈量民情,用行動化解民憂,實行“個別需求上門服務”“重點事項特別服務”等,切實提升服務的規范化和常態化。助推“全域旅游·全景東臺”建設,讓農村實現美麗蝶變,積極為鄉村振興凝聚新動能。
三、真抓嚴管,提振黨組織內驅力
一是聚焦隊伍建設,管理全方位。注重建章立制,聚焦管理的痛點、盲點、堵點問題,嚴密制度體系,編撰《全院制度匯編》下發執行。注重督查推進,堅持院領導每周帶班巡查,和紀檢監察一起,對司法禮儀、庭審作風等全方位督查,每周下發通報,確保見人見物見細節。注重清正廉政,堅持集中教育、廉政約談常態化,引導干警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強化警示問責力度,確保法官清正、隊伍清廉、司法清明。
二是聚焦審判工作,管理全流程。推行繁簡分流、多元解紛機制,民商事案件受案數平穩下降。推行《誠信訴訟告知書》《誠信訴訟承諾書》制度,嚴防、打擊虛假訴訟。狠抓關鍵主體、關鍵指標、關鍵環節管理,出臺財產保全流程規定,嚴格控制訴前保全。組織開展“十佳合議庭、十佳審判長”評選,充分發揮審判長庭審主導作用。年初設定各庭(局)主要指標目標值區間,每周一通報,每月一點評,倒逼各庭(局)發現短板,剖析原因,因案因人靶向施策。開展案件質量評查,對發回改判、重大信訪案件必查,審判質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聚焦法庭工作,管理全覆蓋。選優配強法庭庭長,5個法庭庭長兼任黨支部書記,2名“80后”庭長被選舉為院黨總支委員。采取定期巡查與隨機抽查、現場督查與遠程視頻備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法庭支部活動、司法安全、庭審紀律、作息時間等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全額保證法庭經費,提高駐庭補助、伙食補助等標準。嚴格規范法庭與轄區企業、法律服務所關系,嚴禁拉贊助,發現一起,查處一起。5個人民法庭連續多年均被轄區黨委評為“綜合先進”。
四、創新創優,擴大黨組織影響力
一是項目化管理激發新動能。以項目管理提升黨建工作操作性,黨組將重點工作細化分解,明確到各部門支部,按照“解決好一個問題,搭建好一個載體,培育好一個典型,建立好一個機制”的要求,將黨建“軟任務”量化為“硬指標”,確保可操作、可量化、可復制、可考核。以點帶面推動黨建工作整體水平提升。政治處黨支部按照“個性化培育青年干警”的要求,啟動“引航工程”,構建人才培養機制,多措并舉促進德才兼備、敢于創新、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的黨員干警茁壯成長。
二是黨小組建設注入新活力。法官員額制后,案件的處理決定權下放到審判團隊、承辦法官,根據新型審判團隊相對固定、密切協作、扁平管理的特點,一個審判團隊或合議庭設立一個黨小組,在部門黨支部領導下開展工作,暢通“毛細血管”,激活“神經末梢”,把黨組織全覆蓋拓展到執法辦案的基本單元。執行局現有人員52名,黨員33名,干警外出多,流動性大。黨支部明確8名員額法官作為黨小組長,具體負責黨小組的黨建工作。速執團隊黨小組集思廣益,創設“小額速執”機制,常態化開展“假日風暴”“凌晨行動”集中執行,有效地提高了執行率。
三是區域化共建創造新業績。5個人民法庭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積極開展區域化黨建工作,立足于“黨員群眾痛點、基層黨建難點、綜合工作交匯點”,和鄉鎮村居、派出所、檢察室、司法所、綜治辦等黨支部,通過組織共建、黨員共管、活動共辦、資源共享、平臺公用等方式,整合資源,優勢互補,構建條塊結合、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體現黨建工作“實戰至上”的明晰導向。安豐鎮是全國歷史文化名鎮,轄區多處旅游景區,節假日糾紛較多。安豐人民法庭黨支部和轄區派出所、檢察室黨支部在景區分別設立巡回法庭、警務聯系點、景區檢察室,對發生的旅游糾紛,分工合作、聯手調處,沒有一起形成訴訟。僅去年1年,五個人民法庭就與轄區共建單位攜手妥善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48起,保證了轄區的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