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
核電是安全可靠、技術成熟的清潔能源。新世紀以來,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始了新一輪核電建設,我國也進入了核電快速發展期。《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這一方針立足世界核電發展大趨勢,強調了必須緊緊把握安全和高效兩個關鍵點,指明了我國核電發展的方向。一、發展核電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核電是一種清潔低碳能源,經濟性好,持續供應能力強,代表著能源優質化方向,受到各國重視。截至2010年底,全世界在運核電機組442臺,總裝機容量3.7億千瓦,發電量占世界發電總量的16%。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數據,目前全球在建核電機組66臺,計劃建設約148臺,意向建設約342臺,到2030年世界核電總裝機容量將再擴大一倍。世界核電市場孕育著巨大的投資需求。因此,發展核電并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先進核電技術,不僅會在未來世界核電市場競爭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增長的重要引擎。
發展核電有利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核電站的建設和運營,涉及材料、冶金、化工、機械、建筑、電子、儀器制造、信息技術等眾多行業,基本涵蓋了工業的各個領域,對基礎研究、系統集成、裝備制造、工程管理有著很高的要求。發展核電,可以有效地帶動研發、設計、制造、建設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進而推動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方式向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的方向轉變。
發展核電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發展核電,可以大幅減少對化石能源的開采、運輸和燃燒總量,降低經濟快速增長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是電力工業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我國目前投入運行13臺核電機組,裝機容量約為1080萬千瓦,與相同規模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少排放二氧化碳6700萬噸、二氧化硫25萬噸、氮氧化物15萬噸。“十二五”期間,我國面臨的改善能源結構和應對氣候變化的任務更為艱巨,核電將成為促進節能減排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發展核電與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調整密不可分。國際社會普遍認識到,明確核安全的國家責任和國際行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對于我國來說,積極參與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不僅可以加快核電技術進步,還能夠提升我國與相關國家的雙邊信任關系。未來,我國出口自主品牌的核電站,不僅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而且能夠增強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
二、國內外核電發展形勢
世界核電始終向著更安全和更經濟的方向發展。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以技術更迭為標志,世界核電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到今天,第一代技術已被淘汰,第二代技術在上世紀70到80年代得到發展和普及,現在全球運行中的核電機組絕大部分為第二代,其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把防治和緩解嚴重事故作為設計基準。在美國三哩島和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二代核電站發生重大事故后,世界核電建設幾乎停滯了20年,但各國對核電技術的探索并沒有停止。當前,以AP1000、EPR為代表的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已成為主流,AP1000在中國和美國,EPR在芬蘭、法國和中國先后開工建設。在三代核電技術繼續發展的同時,全球已在積極開發第四代核電技術,其最終實現商業運行預計要到2030年以后。
我國探索和平利用原子能經歷了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周恩來總理先后3次提出要搞核電建設。1981年,國務院批準秦山一期30萬千瓦核電站開工建設,標志著我國核電事業正式起步。“九五”期間,即在全球核電建設陷入低谷的時期,我國開工建設了秦山二期、廣東嶺澳、秦山三期、田灣4個核電項目,使我國保持了核電發展的連續性,為我國核電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3年,全國核電建設工作會議召開,提出了“核電要統一組織領導,統一技術路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加快自主化建設”的發展思路。經過充分論證,中央于2006年底做出了引進美國西屋公司AP1000三代先進核電技術的戰略決策,這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能源領域投入資金最大、轉讓技術最完整的技術引進項目。2007年10月,國務院發布《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6—2020)》,明確提出了我國加快核電事業發展的總體目標與技術路線圖。
經過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具備自主建設和運營二代和二代改進型百萬千瓦級核電站的能力,而且在三代先進核電技術應用和創新方面還走在了世界前列。AP1000三代核電自主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廣東臺山2臺EPR機組進展順利,與此相配套的國家產業規劃和支持政策也逐步到位,核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我國核電事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三、中國核電發展要走安全高效的道路
今后,我國要實現核電的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處理好五個重要關系。
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核電對安全的要求遠遠高于其他行業,一旦出現嚴重核事故,不僅當前發展的好勢頭將不復存在,而且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經過10多年努力,我國已經建立了符合國際標準、比較完善的核安全監督管理體系,核電建設和運行總體上保持了安全穩定。目前,處理好安全與發展的關系,關鍵是落實好中央已經明確的技術路線,新建項目應盡可能選擇安全性最高的機型,集中力量對AP1000三代核電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再創新,力爭在較短時間內形成建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競爭力的核電站的能力。
處理好高效發展與高速發展的關系。核電發展在注重規模和速度的同時,更要注重質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國家核準建設的核電機組有34臺,已經開工建設28臺,占全球在建規模的40%。隨著我國在建和擬建的核電項目規模不斷擴大,人才、燃料、裝備制造、安全監管等制約因素開始凸顯。如果不顧實際條件,過多過快上馬核電項目,無疑會犧牲技術先進性和長期安全性。因此,處理好高效發展與高速發展的關系,關鍵是從實際出發、量力而行、穩步推進,根據需要與可能,在確保高效發展的前提下,合理確定不同時期核電建設的規模和結構。
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關系。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是密不可分的。從歷史上看,除了美、俄擁有原創技術,法、日、韓等世界核電強國都是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而發展起來的。從現實看,世界核電強國正在抓緊組建跨國技術聯盟,開發新一代核能技術。我國核電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的實踐也表明,國際合作越全面越深入,越有利于我們掌握世界先進技術,實現持續創新。當前,處理好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關系,需要進一步擴大核電領域的對外開放,特別是同技術原創方進行持久深入的合作,同時加快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更高的起點上參與世界核電的競爭。
處理好集中統一與市場競爭的關系。正確處理這一關系,構建合理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支撐核電安全高效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考察世界主要核電強國,有些經驗值得借鑒。一是研發設計資源相對集中。不論是美國、法國還是韓國,均是由一家企業面向全世界提供標準化設計和技術服務。二是產業鏈條有效銜接。各核電強國普遍在國內整合資源,在國際上形成聯盟,將研發設計、工程管理、電站運營納入一個企業集團,便于為核電業主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三是核燃料體系獨立開放。從我國核電發展狀況看,技術力量大多分散在不同的企業集團。在核電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們應在研發設計等薄弱環節整合技術資源,在工程建設等比較成熟的環節要保持適度競爭,促進核電產業高水平快速健康發展。
處理好核電產業與相關領域的關系。核電產業具有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涉及產業面廣的特點,由此決定了核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產業鏈上各相關環節的協調發展。當前,重要的是在核電規劃調整中,統籌考慮核電發展規模與人才、燃料、制造等方面的關系;要支持裝備制造業盡快提升水平,穩定產品質量;要提高核安全監管水平,形成具有權威性的獨立監管機構;要提高核燃料供應和后處理能力,力爭5到10年內在鈾資源開發、鈾濃縮、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后處理等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