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優化能源結構 我國將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互利合作,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這為“十二五”時期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解讀“十二五”規劃綱要時表示,轉變能源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時期能源行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所謂轉變就是要多元發展,變革能源的生產、利用方式,總的指導思想是節約優先、保護環境,目的是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現代能源產業體系。
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
“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專家指出,過去5年,我國迅速崛起為世界能源大國,一次能源生產總量和消費總量均躍居世界第一,供應能力顯著增強,能源結構明顯優化,新能源迅猛發展。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十分突出。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接近70%左右,而石油、天然氣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因此,推進能源多元清潔發展十分必要。
針對“十二五”規劃綱要關于降低能耗和排放的要求,首先要改變傳統能源發展方式。煤炭方面,“十二五”時期,要通過發展安全高效煤礦,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煤礦企業兼并重組,發展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同時有序開展煤制天然氣、煤制液體燃料和煤基多聯產研發示范,穩步推進產業化發展。石油方面,要加大石油、天然氣資源勘探開發力度,穩定國內石油產量,促進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同時推進煤層氣、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電力方面,積極發展清潔高效、大容量燃煤機組,優先發展大中城市、工業園區熱電聯產機組,以及大型坑口燃煤電站和煤矸石等綜合利用電站。
面對“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的目標,國家能源局規劃發展司司長江冰表示,“十二五”時期,能源發展要在繼續貫徹落實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加強環保的指導方針的同時,針對國內外能源發展環境變化的特點,重點加強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發展。
江冰表示,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利用規模可能會達到2600億立方米,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預計將從目前的3.9%提高到8.3%左右;水電利用規模可能會達到2.5億千瓦;其他非水能可再生能源利用規模也將達到1.1億噸標準煤,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提高1.8個百分點。由于清潔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快速增長,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可能會從2009年的70%以上下降到63%左右。
優化能源開發布局
我國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東部,長距離、大規模的北煤南運、西電東送、北油南運、西氣東輸是我國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能源分布的不均,給我國能源利用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因此,“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統籌規劃全國能源開發布局和建設重點。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統籌我國東中西部能源開發,綜合考慮能源資源賦存、水資源分布、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按照“加快西部、穩定中部、優化東部”的原則,構筑區域能源優勢互補、資源高效配置、能源開發與環境相和諧的能源發展布局。
在西部地區,繼續加快能源資源開發利用。要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和現代化礦井,發展大型煤電基地和坑口電站群,加強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大力發展風能和太陽能。
在中部地區,穩定能源開發。要穩定山西煤炭資源開發,河南、安徽煤炭資源在逐步減少,要調整開發強度,在提高回采率上多下功夫;合理布局燃煤電站建設。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
在東部地區,優化能源資源開發。要加快海上油氣帶建設,穩定陸上油氣生產,控制東部煤炭資源開采,大力發展風電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發展燃氣調峰電站和熱電聯產。
同時,還要加強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山西、鄂爾多斯盆地、內蒙古東部地區、西南地區和新疆5個區域煤炭、油氣、水力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70%以上,要統籌作好開發規劃,把握開發強度、節奏和時序,把這5個能源資源集聚區域打造成為支撐我國經濟長期發展的國家能源戰略基地。
加強能源輸送管道建設
當前,我國能源分布和地區發展差異決定了能源仍需在東西部長距離運輸。圍繞如何提高能源在東西部流通和利用效率,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二五”時期加強能源輸送通道建設。
國家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一五”時期,通過不懈的努力,我國油氣骨干管網初步建成,為我國能源跨區域調度做出了巨大貢獻。“十二五”時期,我國要繼續加快油氣管網建設。要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干管網;統籌天然氣進口管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跨區域骨干輸氣網和配氣管網建設,初步形成天然氣、煤層氣、煤制氣協調發展的供氣格局;建設中哈原油管道二期、中緬油氣管道境內段、中亞天然氣管道二期以及西氣東輸三線、四線工程,到2015年,我國輸油氣管道總長度達到15萬公里左右。
該負責人還表示,電力輸送具有實時快速低成本的特點,是能源就地轉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實現途徑。因此,“十二五”時期,我國還將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依托信息、控制和儲能等先進技術,推進智能電網建設,切實加強城鄉電網建設與改造,增強電網優化配置電力能力和供電可靠性。
煤炭仍將是我國能源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要繼續推進煤炭運輸通道建設。要加強“三西”地區及蒙東、新疆東部外運通道建設,提高北煤南運、西煤東運能力;加強沿海主要煤炭裝卸港泊位和長江中部下水港能力建設。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