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討論電力構成問題
日本發生核事故后,如何開發穩定、安全、環保的自然能源,成為日本社會關注的重點。日本政府決定重新制定國家能源戰略,日本鋼鐵聯盟會長林田英治27日表示,核電站問題可能使能源政策發生根本性改變。近日召開的“能源環境會議”,著重討論未來電力構成比例、電力公司發電、輸電分離問題以及如何提升可再生能源比例等,而焦點仍是如何應對當下的電力短缺。受高氣壓影響,日本東京等地近日遭遇高溫天氣,多個地區氣溫超過35攝氏度,有的甚至接近40攝氏度。由于空調用電需求的釋放,各地的電力需求陡增。
為避免大規模停電,日本政府決定在用電量超過供電能力97%時,發布電力“供需緊急警報”。在東京多個車站的大屏幕上,記者都看到實時更新的電力供需情況。根據經驗,氣溫每上升1攝氏度,東電所轄范圍內的電力需求將增加170萬千瓦。如果酷暑延續,空調的使用量將進一步增加,電力供應不容有半點閃失。
根據2010年6月制定的日本國家能源戰略計劃,到2030年,核電發電比例從2009年的29%升至50%以上。從日本10家電力公司截至今年5月的發電數據來看,核電已經降至21%。盡管日本國內圍繞“棄核”與“擁核”存在爭論,但是核電發電比例走低是事實。目前日本可再生能源發電比例,即便包含水電在內也只有9%,與首相菅直人提出的在2020年實現20%以上的目標相去甚遠,短期內,解決電力短缺仍需依靠增加火力發電。
菅直人政府正試圖通過“全量固定價格收購制度”,推動可再生能源發電。計劃最長20年內,電力公司用固定價格收購太陽能、風力、中小水電、地熱、生物能源等產生的電力。根據估算,制度導入后第十年的收購費用總額在4600億至6300億日元之間。27日,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重申反對這一制度,認為法案將導致電價上升,弱化地區經濟,惡化就業。盡管如此,已經有很多日本企業開始加速對自然能源的投資,包括增建風力、水電設備等。
日本環境省也考慮在受災嚴重的東北地區引進年發電量達到830億千瓦的風力發電設備,還將討論制定有關開發地熱資源的指導方針。日本多火山,地熱資源豐富,僅次于印度尼西亞和美國,位居世界第三。其全部地熱資源若轉換為電力,相當于建設23座發電能力為百萬千瓦的核電站。

采購:15308655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