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業需要一個智慧的“心”
智能電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是電力發展史上的重大技術革命,一般來說,家用電器的用電量約占發達國家社會用電量的1/3,因此,智能電網的發展將對家用電器行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不同的智能電網方案中,電網與家電的互動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國外智能電網的發展重點都在配電側,發達國家的輸電網已經形成,發展潛力不大,配電網與用戶聯系緊密,有廣泛的發展空間。歐美地區的智能電網應用需求響應家電產品與智能電網運行特點相適應的技術措施,實現對用戶端用電狀態的有效管理。歐美地區的需求響應型家用電器的普及時間為2015年,而日本以住宅能源管理系統(HEMS)為代表的新型住宅節能技術的普及,可能要在2015~2020年。
國際上對智能電網的理解并未局限在電力范疇。美國電力可靠性技術解決方案協會(CERTS)在1999年提出的微型電網定義就包含電力以及熱能供需管理的內容。與智能電網技術思路相似的是智能燃氣網技術方案。該標準確定的初步名稱為《智能公用網絡》,內容涉及各種公用設施的計量儀表以無線通訊方式實施的遠程數據傳送,包括燃氣、供水以及供電網絡,標準將規定低功耗無線中繼方式物理層有關的技術要求。此外,在歐美地區,燃氣、供水網絡的信息化技術驗證工作基本與智能電網技術的驗證進度同步。日本的智能計量系統,可以實時監控用電量、房間溫度/濕度以及燃氣和自來水的消耗,系統由具備通信功能的計量傳感器、溫/濕度傳感器、信號接收器、網關等構成,通過網關與互聯網聯接。
僅從字面上理解,有些人容易誤認為智能電網僅涉及電力技術,認為將信息化技術擴展到電力以外的領域是創新。其實,這是術語翻譯造成的誤解。國際上智能電網的概念一般包括應用廣泛的多種社會化服務網絡及其子網絡。2009年7月,有關部門發布了中國智能能源網發展模式及實施方案。該方案將智能燃氣網、智能電網、智能水務網、智能熱力網、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工業管理和智能交互架構管理8個子網絡建設納入其中,實現分行業、多產業的能源智能化和能源產業雙網或多網的互動配置以及對能源總網架的優化管理。
目前,中國家電行業有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將智能家電與智能電網必然地聯系在一起。其實,現階段中國市場上的家電產品幾乎都無法與智能電網發生直接聯系,即使有也只是局限在很小的區域內以技術驗證的方式存在。所以,至少在中國市場內,智能家電與智能電網基本上是沒有關聯的。但是,智能家電的功能不限于與智能電網進行互動,許多智能化的功能可以在沒有智能電網的支持下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和效率。中國智能電網發展的重點應該不僅僅是骨干電網的技術升級,還應該包括居民用戶端的需求管理和雙向信息交換,實現家電產品與電網的直接互動。在互聯網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實現家用電器直接聯接互聯網,對于多數家電企業而言并非難事。
TCL、海爾、創維、海信、美的、長虹、華為、格力、格蘭仕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越來越活躍,在全球消費電子業崛起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如今,智能浪潮風起云涌,智能化將是中國家電企業國際化征途中彎道超車的機會。未來的各種家電都是一個個載體,所有內容都在云端,根據不同的IP地址、各地語言推送內容,如英語、法語等。而智能電網就為家電業提供一個智慧的、奔騰的“心”。
智能家電將是集生活、信息、娛樂、服務為一體的,基于信息物理系統、通信設備、智能控制系統、嵌入式終端系統、傳感器等智能網絡平臺協同運行的,改變人類生活生產方式的顛覆性產品。
未來智能家電的競爭也將由產品硬件和價格之間的競爭擴展到綜合內容、運營和服務的平臺角逐!坝布+終端+互聯網內容”一改傳統產業模式,占據客廳的電視,也從單純的節目接收工具,向家庭智能控制中心和娛樂中心轉變。并且繼續拓展智能終端的市場規模,外延式向智能開關、智能攝像、智能穿戴、智能醫療健康、智能安防、智能交通等智能家居方向拓展。還將鏈接智慧城市、智慧社區、智慧家庭,圍繞視頻、教育、游戲、娛樂、健康、醫療、安全等方面將積極布局、拓展與有效運營。從實施“智慧家庭”戰略,到搶占“移動客廳”入口,家電業的智能化轉型因智能電網已走在時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