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已來——2015年能源互聯網回顧
在未來,能源互聯網必須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模式,不斷引入外部有競爭力的新力量,為能源行業提供持久動力,這也是能源互聯網未來要解決的內容之一。
能源互聯網成為中國政府的關注焦點。
2015年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聯合國發展峰會發上提到,中國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
此前,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著力在一些關鍵領域搶占先機、取得突破。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并著重指出要掀起能源革命。
從國際角度來看,能源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并且正在對傳統的能源行業進行升級轉變。在歐美國家,電力與互聯網已經深度融合在一起,同時產生了大量創業型的能源互聯網企業,滿足了用戶的各種不同需求,用戶可以隨時了解電力供求信息,更精準有效地使用廉價能源。
所謂能源互聯網,就是互聯網、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融合的能源系統,基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特點,通過能源物理網和互聯網融合平臺,進行能源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多邊交易,實現整個能源系統效率的最優化。
201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發布,提出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在“十三五”規劃中,能源規劃是重中之重。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林念修預計,未來3年,網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將超過1.2萬億,“互聯網+”新技術制造、能源等將形成一大批新的投資熱點;目前互聯網直接關聯產業對我國GDP貢獻率達7%以上,“互聯網+”將催生大量新消費,預計2015年全年將達到3.2萬億元。
僅從電力方面來說,目前我國用戶端電力銷售金額約為2.5億萬元,加上建設投資,可以估算能源互聯網的市場至少在5萬億以上。
“十三五”電力發展的主要內容是綠色化、智能化和市場化。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曾提出:構建能源互聯網,需要推動兩個替代,一是在能源供應端實現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二是在能源消費側實現電能替代,即大幅度提升電力應用在能源終端應用的比例。
這給電力企業的結構、責任、運營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新能源的發展使得電源由集中式的資源變成了分散式的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會有更多的行業參與者進入,電力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
未來的電力企業再也不是做好產品你就贏了,再也不是單向的性發電—輸電—用電這樣簡單的運行鏈條,而是要做好服務,服務好用戶的種種需求。這就像現在的淘寶、京東等互聯網公司一樣,講究的是買賣雙方的自由選擇,如果你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平臺,提供更好的產品,用戶將選擇你。
當然電力企業的創新的持久動力源于全球電力需求的逐年增長的,市場潛力巨大,并且不久的將來全球將進入一個以電力為主要能源的時期。面對巨大的電力需求,做好用戶體驗,更加精準的滿足用戶需求就顯得十分重要。
“電力+互聯網”就是借助互聯網的平臺渠道、數據分析、快捷支付等方面更好的服務用戶,同時促進電力工業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開發利用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實現電網的創新驅動、智能轉型、綠色發展。
從油氣方面看,由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制定的《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已經初步形成并且正在完善當中。“十三五”期間,油氣產業的上下游各主要環節都將進行市場化改革,在勘探開發及進口放開、管網獨立的同時,將形成市場化的定價機制。
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在內的多家油企,已與騰訊、阿里巴巴、華為多家互聯網企業在云計算、大數據處理分析、開發解決方、支付等領域展開合作。
早在2010年,中石油就與華為展開合作,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亞段4000多公里的管道已開始數字化建設,目前已全部由華為方案覆蓋。根據管道業主提供的數據,管道在進行數字化運營后,總體成本降低了50%,事故率下降了40%,效率提高了30%。
不僅如此,2015年6月10日,中石油與騰訊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業務開發與推廣、移動支付、媒介宣傳、O2O業務、地圖導航、醫療、旅游、團購、云服務、大數據應用與聯合營銷等領域探索開展合作。
中石化也在布局“互聯網+”上發力,中石化已與阿里巴巴、騰訊、順豐等多家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以中石化與阿里巴巴合作為例,雙方正在展開全方位的技術合作,不限于搭建共享平臺、構建基于云的業務系統、石油全產業鏈的大數據分析等,還將在O2O、互聯網金融、安全支付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在面向全球的發展中,油氣企業正努力的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然而當前能源行業面臨很多的挑戰,打破傳統的能源行業的封閉性,高效優化利用各方面資源是關鍵。
在未來,能源互聯網必須打造一個開放的生態模式,不斷引入外部有競爭力的新力量,為能源行業提供持久動力,這也是能源互聯網未來要解決的內容之一。能源行業應更加開放、兼容并包,不斷的引進新觀念、新技術促進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
比爾蓋茨說過:“我們總是高估了未來兩年會發生的變化,但低估了未來十年會發生的變化。”能源行業如此,能源互聯網亦如此。